【中国自然资源报】功夫下在平时——甘肃厅举办省市区三级突发地质灾害避险演练见闻 | |||
| |||
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 功夫下在平时 ——甘肃厅举办省市区三级突发地质灾害避险演练见闻 8月的陇南骄阳似火。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一场由甘肃省自然资源厅主办的2023年省市区三级突发地质灾害避险演练在陇南市武都区拉开帷幕。 此次演练模拟陇南市进入主汛期,武都区汉王镇突遇强降雨天气,佛堂沟暴发泥石流地质灾害风险增高,在危及沟道下游两侧厂矿企业、在建工程和沟口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紧急情况下,陇南市政府紧急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赶往双头寨村开展紧急救援的场景。 据陇南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杨益介绍,陇南市地处岷山余脉和西秦岭交汇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地质环境脆弱,是全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7914处,占全省隐患点的1/3。近年来,陇南市受地震效应和极端天气影响,暴洪频发,地质灾害呈现高发态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此次演练的佛堂沟位于白龙江北岸,属大型易发黏性泥石流沟谷。若发生泥石流,可能威胁到主沟道中游的龙凤乡屈家崖村和沟口段汉王镇罗寨村,涉及234户962人。在这里开展应急演练针对性更强,将有效提高当地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甘肃厅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张永军说。 9时30分,演练正式开始。 “汉王镇佛堂沟有暴发泥石流征兆,威胁沟道下游群众和沟岸厂矿企业、在建工程施工人员,情况十分紧急!” 在险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内,陇南市自然资源局武都区分局负责人立即向总指挥长报告了地质灾害现场具体情况。总指挥长得到消息后,迅速启动避险应急预案。随着总指挥长一声令下,9支应急队伍兵分两路,一组携带通信设备、消防设施、监测预警仪器奔赴各险情点,迅速恢复通信并排查处理险情,另一组用于指挥现场,确保撤离现场秩序井然。 笔者在演练现场看到,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在甘项目组、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以及甘肃厅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省地矿局等技术人员组成的应急排查小组,分成三组赶赴佛堂沟流域,使用无人机航拍、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仪、环境地质测绘等手段,对佛堂沟进行详细调查监测。 “报告指挥部,目前佛堂沟洪水侵蚀岸坡明显,沟水逐渐浑浊,夹砂量不断加大,水流时断时续,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泥石流。建议尽快对受威胁群众进行疏散撤离。”“险情进一步扩大,各小组做好群众和沟道施工人员的紧急避险转移、安置工作。” 9时40分,总指挥长作出转移群众指示。15分钟后,受灾群众转移至安置区,灾后各项善后处置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甘肃厅地灾防治中心工作人员现场为受灾群众发放了雨伞、宣传包、宣传手册等百余份防灾避险知识材料。10时10分,演练顺利结束。 甘肃厅地质勘查管理处副处长赵君范表示,此次演练活动是今年甘肃省自然资源系统组织实施的最大规模的省市区三级联合实战演习。目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在地质灾害高发的陇南市武都区开展演练,不仅用实际行动普及了地质灾害避险常识,同时也吹响了全面做好主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的集结号,对提升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地质灾害能力,全面做好今年主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参演的单位紧密结合实际,有力有序开展各项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为今后及时、高效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实战救援奠定了基础。(王锋 成苑)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